尤溪县隶属变更和行政区划
一、隶属变更
唐开元二十九年(741)置尤溪县,隶福州。
五代梁开平三年(909年),王审知被封为闽王,尤溪县在其辖下。唐长兴四年(933年),审知次子延钧在福州称帝,国号闽,改元龙启,尤溪县属之。五代闽永隆五年(943年),延钧弟延政在建州称帝,国号殷,改元天德,尤溪县为其所辖。天德三年(945年)正月,殷改国号为闽;八月,五代南唐灭闽(建州),尤溪县为南唐所辖。南唐保大六年(948年),置剑州(州治在南平),尤溪县属之。
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,剑州改称南剑州,尤溪属福建路南剑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,置福建行中书省,南剑州升为南剑路。延祐元年(1314年),南剑路改称延平路,尤溪属福建行中书省延平路。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延平路改为延平府,尤溪属福建省延平府。
清代,尤溪县仍属福建省延平府。
民国二年(1913年),废府、州,福建省划分为4个道,尤溪县属建安道(道治在今南平市);民国十六年(1927年),废道,尤溪县直属于福建省;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十一月,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,将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,尤溪县属延建省;次年一月,人民革命政府失败,尤溪县复为福建省直辖;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七月,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,尤溪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(专员公署驻南平县);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十月,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,尤溪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(专员公署驻南平县)。
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,福建省划分为8个专区2个市,尤溪县属第二专区(专员公署驻南平县);1950年4月1日,各专区以公署驻地县的名称命名,尤溪县属南平专区。1970年,尤溪县划归三明地区(行政公署驻三明市);1983年7月,撤区改市,尤溪县属三明市。
二、行政区划
永泰二年(766年),划东南部分地区归永泰县。
五代保大七年(949年),划南境部分地区归德化县。
宋代,全县划分为4个乡8个里:常平乡(进溪里、和顺里)、兴文乡(安福里、长安里)、进贤乡(大田里、宝山里)、丰城乡(万足里、迳田里)。
元代,8个里改划为50个团。
明洪武年间(1368-1398年),废乡、团,全县划为50个都(以序数命名),县城为7都。
常平乡进溪里划为: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都;
常平乡和顺里划为:22、23、24、25、26、27都;
兴文乡安福里划为:10、11、12、13、14、15、17都;
兴文乡长安里划为:16、18、19、20、21都;
进贤乡大田里划为:28、29、30、31、32、33、34都;
进贤乡宝山里划为:40、41、42、43都;
丰城乡万足里划为:35、36、37、38、39、44都;
丰城乡迳田里划为:45、46、47、48、49、50都。
景泰三年(1452年),西部40至43都划给新置的永安县。
嘉靖十五年(1536年),西南部30至39都、44至48都划给新置的大田县。至此,全县只有31个都(1至29都和49、50都)。
清代,沿用明代区划。
民国初期,沿用31个都的区划,都下设保、甲、牌。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,全县划分为6个区、62个联保、289个保、2823个甲。
第一区(区公所驻县城)辖:11个联保59个保651个甲
第二区(区公所驻梅仙)辖:12个联保60个保598个甲
第三区(区公所驻西洋)辖:9个联保39个保372个甲
第四区(区公所驻中仙)辖:8个联保37个保360个甲
第五区(区公所驻管前)辖:9个联保42个保401个甲
第六区(区公所驻新桥)辖:13个联保52个保441个甲
民国二十五年(1936年)六月,全县改划为4个区(第一区区署驻县城、第二区区署驻西洋、第三区区署驻新桥、第四区区署驻清溪)、53个联保、262个保、2799个甲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,联保改为乡(镇)。
第一区(区署驻梅仙坂)辖有:秀溪、拱桥头、大炉、岭头、七里、三连、梅仙坂、塔兜、竹溪、下保、城区等11个乡(镇)。
第二区(区署驻西洋)辖有:下云、纲纪、溪坪、西洋街、雍口、龙溪、桂峰、汤川、官洋、辛田、白漈、洋中、上汤川、下汤川、 后楼等15个乡(镇)。
第三区(区署驻新桥)辖有:龙坪、葛竹、下坑岭、管前、漈头、坎里、卢府公、新路边、山口、马坪、保泰、珍积林、新桥、七口、四九都、下洋等16个乡(镇)。
第四区(区署驻清溪)辖有:清溪、台川、王洋、坂面、麒麟口、街面、池坛、文华、中仙、东西溪、东山等11个乡(镇)。
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,乡(镇)合并为25个:城溪镇、梅仙镇、梅营镇、西洋镇、玉街镇、新洋镇、洪桥乡、马坪乡、管前乡、玉洋乡、峡口乡、源湖乡、惠岭乡、塔云乡、竹溪乡、雍后乡、桂洋乡、华莘乡、香胡乡、汤山乡、仙林乡、王华乡、清池乡、台山乡、夏阳乡,下设279个保、2724个甲。
民国三十二年(1943年),撤区,全县划为19个乡(镇):城溪镇、双梅镇、西溪镇、玉街镇、新洋镇、纪洪乡、管漈乡、玉峡乡、源湖乡、云岭乡、雍后乡、桂洋乡、华莘乡、香胡乡、汤山乡、仙林乡、清华乡、台川乡、夏阳乡,下设176个保、2063个甲。
民国三十四年(1945年),全县改划为13个乡(镇)、156个保、1796个甲。
城溪镇(镇公所驻县城)辖11个保
双梅镇(镇公所驻梅仙)辖14个保
新阳镇(镇公所驻新桥)辖13个保
西溪镇(镇公所驻西洋)辖16个保
玉街镇(镇公所驻坂面)辖11个保
清华乡(乡公所驻清溪)辖12个保
云源乡(乡公所驻塔兜)辖14个保
香山乡(乡公所驻汤川)辖9个保
华莘乡(乡公所驻纲纪)辖11个保
玉漈乡(乡公所驻湆头)辖14个保
纪洪乡(乡公所驻马坪)辖13个保
桂洋乡(乡公所驻坑兜)辖8个保
仙林乡(乡公所驻中仙)辖10个保
民国三十六年(1947年)二月二十二日,南平县南溪保的尤溪口(包括丘墩、渡船头、溪尾、喷田、竹峡、吾峰山6个自然村)划给尤溪县西溪镇。
1949年7月5日,尤溪县和平解放,原区划逐步废除。12月起,在县下设区。1950年起,废保、甲,区下设乡(镇),至1953年底,全县先后设立11个区125个乡(镇)。
第一区(区公所驻城关)辖有:城关镇,解建、团结、东南、湆头、和平、麻洋、埔头、七尺、上源、玉池、东后乡等12个乡(镇)。
第二区(区公所驻梅仙)辖有:梅仙镇,梅营、谢坑、坪寨、科第、通汶、南洋、后通、双峰、源大、梅西乡等11个乡(镇)。
第三区(区公所驻西洋)辖有:西洋镇,双洋、际后、科竹、彩城、雍口、七里、里下、溪坂、尤墩、华兰乡等11个乡(镇)。
第四区(区公所驻溪尾,1953年4月迁汤川)辖有:汤川、珠峰、黄林、湖山、秀峤、莘田、溪尾、香湖、溪山、岭头、东洋、 溪滨乡等12个乡(镇)。
第五区(区公所驻坂面)辖有:坂面镇,下川、芹洋、山面、蒋坑、古迹口、京口、大坪、街面、解进乡等10个乡(镇)。
第六区(区公所驻新桥)辖有:新桥镇,洋头、南芹、龙上、下桥、夏阳、高士、登山、双里、中心、葛竹、民主乡等12个乡(镇)。
第七区(区公所驻台溪)辖有:台溪、盖竹、清溪、腾园、义山、埔宁、大宁、纲纪、星明、东井、园溪乡等11个乡。
第八区(区公所驻管前)辖有:管前、洪田、文峰、凤元、新秀、东上、龙村、坑头、洪牌、后畲、双山、绿柳、鸭墓、马坪、罗岩乡等15个乡。
第九区(区公所驻联合)辖有:联东、联西、连云、龙云、丁地、乾美、惠州、吉木、岭头、下保乡等10个乡。
第十区(区公所驻洋中)辖有:洋中、康林、后楼、官洋、本洋、际口、桂峰、龙洋、官圳、白漈乡等10个乡。
第十一区(区公所驻中仙)辖有:中仙、长林、文井、后佳、竹峰、剑溪、善邻、苏峰、西华、东华、吉安乡等11个乡。
1954年,先后增设33个乡。德化县的淳湖乡(包括淳湖、牛头湾、秘埕等3个自然村)划给尤溪县第十一区。
1955年9月,第九区并入第二区,第十区并入第三区。各区改以区公所驻地名称命名。当年,中仙区的后佳乡(包括后寮、佳洋、奥溪、下峰寒等4个自然村)、汤川区的东洋乡(包括东洋、叶洋头、草洋等3个自然村)划给闽清县。至此,全县共157个乡(镇)。
1956年,管前区并入新桥区,台溪区并入坂面区和中仙区,乡(镇)合并为101个。南平县西后乡的石僚自然村、虎山乡的坑柄自然村分别划给尤溪县的西洋区和梅仙区。
1958年初,撤区并乡(镇),全县划为11个片、65个乡(镇):
城关片辖:城关、湆头、东村、凤元、文峰、玉池、解建、团结、麻洋等9个乡(镇)。
梅仙片辖:梅营、梅仙、谢坑、双峰、源大等5个乡。
联合片辖:联合、惠州、乾美、龙云、连云等5个乡。
西洋片辖:华兰、雍口、西洋、际后等4个乡。
洋中片辖:洋中、后楼、桂峰、官洋等4个乡。
汤川片辖:溪山、香湖、珠峰、黄林、汤川、湖山、溪尾、埔宁等8个乡。
坂面片辖:京口、芹洋、山面、古迹口、大坪、坂面、街面等7个乡。
台溪片辖:台溪、星明、东井、盖竹、清溪等5个乡。
新桥片辖:夏阳、双里、洋头、新桥、龙上等5个乡。
马坪片辖:马坪、后畲、龙村、洪牌、绿柳、管前等6个乡。
中仙片辖:中仙、吉安、竹峰、剑溪、淳湖、长门、西华等7个乡。
1958年9月起,撤片、乡(镇),设立人民公社,至10月初,全县先后设立12个人民公社:红旗(驻城关)、跃进(驻梅仙)、英雄(驻联合)、卫星(驻西洋)、上游(驻洋中)、火箭(驻溪尾)、群星(驻汤川)、金星(驻台溪)、红星(驻坂面)、万能(驻新桥)、红专(驻管前)、东方红(驻中仙)。当年,永泰县盖洋人民公社的珠峰自然村划给东方红人民公社,尤溪县英雄人民公社的坑柄自然村划给南平市。
1959年6月,各人民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。当年,德化县割坑人民公社的和顺自然村划给中仙人民公社。12月,撤销联合、洋中、溪尾人民公社,分别并入梅仙、西洋、汤川人民公社。
1961年10月,全县改划为32个人民公社1个县属农场、217个生产大队2580个生产队。32个人民公社:城关、湆头、文峰、梅仙、联合、源大、西洋、际后、雍口、后楼、洋中、桂峰、汤川、香湖、埔宁、溪尾、坂面、街面、大坪、台溪、清溪、盖竹、新桥、夏阳、双里、洋头、中仙、吉安、文井、剑溪、西华、管前及团结农场。
1962年底,全县划分为12个人民公社:城关(原城关、湆头、文峰)、梅仙(原梅仙、联合、源大)、西洋(原西洋、际后、雍口)、洋中(原后楼、洋中、桂峰)、汤川(原汤川、香湖)、溪尾(原埔宁、溪尾)、坂面(原坂面、街面、大坪)、台溪(原台溪、清溪、盖竹)、新桥(原新桥、夏阳、双里、洋头)、管前、中仙(原中仙、吉安、文井、剑溪、西华)、团结(原团结农场)。
1964年,中仙人民公社的淳湖大队和珠峰自然村分别划给德化县和永泰县。
1968年,县城设立城关镇。
1969年,城关镇和城关人民公社合并为城关镇;将原城关人民公社的七尺、和平、玉池、新联、后坪、东村、湆头、山连、麻洋、北宅、文峰、新坑、秀村、凤元和三山大队划给团结人民公社。
1970年12月,城关镇改称城关人民公社。
1972年5月,从西洋人民公社划出尤墩大队设立尤溪口镇;12月,梅仙人民公社的联东、联建、联南、联西、连云、云山、下云、岭头、吉目、惠州、湖洋和东边大队重新组建联合人民公社。
1975年,西洋人民公社的石僚自然村划给南平市。
1979年11月,划出管前人民公社的村头、罗岩、坑头、黄龙、龙湖、下畲、后曲、洪田和洪牌大队组建八字桥人民公社。当年,中仙人民公社的和顺自然村划给德化县。
1984年,城关人民公社改为镇,其他人民公社改为乡,各生产大队改为村、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。
1985年,全县划分为2个镇13个乡、252个村(居)、3189个村(居)民小组。
现在,全县有9个镇6个乡、262个村(居):
城关镇辖有:东街、西街、水南、北门、西门、城东、沈塔、东城,城关、水东、园溪、埔头、石路、下村、新洋、腾洋、星明等17个村(居)。
梅仙镇辖有:九都,梅仙、梅营、坪寨、谢坑、科第、半山、汶潭、通演、南洋、经通、源湖、玉石、小蕉、焦坑、双峰、东头、 东坪、乾美、登第、下保、龙云、云林、丈际等24个村(居)。
联合乡辖有:联东、联合、联南、联西、东边、连云、云山、下云、岭头、吉木、惠州、湖洋等12个村。
西滨镇辖有:鲈江,西洋、三连、下墩、过溪、西芹、后坪、乐洋、演溪、坂兜、刘坂、七里、雍口、华兰、七斗、彭坑、双洋、际后、厚丰、彩城、科竹、彩洋等22个村(居)。
洋中镇辖有:洋中、梅峰、后楼、康林、龙洋、联洋、洋边、水圳、际口、际深、桂峰、坑坪、浮洋、上塘、天堂、官洋、王宅等17个村。
溪尾乡辖有:溪尾、湖山、本洋、莘田、秀峤、长华、九峰、高山、埔宁、大宁、纲纪、枣坑等12个村。
汤川乡辖有:光明、汤三、下井、丘山、赤墓、山岭、溪坪、山兜、岳溪、香林、胡厝、白际、阳星、溪滨、珠建、珠峰、黄林等17个村。
中仙乡辖有:中仙、文井、长门、华阳、双溪口、竹峰、岭下、吉华、剑溪、善邻、东华、西华、华口、上仙、玉溪、华仙、苏峰、安宁、吉安等19个村。
台溪乡辖有:台溪、洋头、洋尾、莒洋、书京、上宅、园兜、西吉、象山、玉涧、际坑、凤山、盖竹、坑美、丁岩、后隔、东山、安阳、山头、桃坪、清溪、福廷坑、大头桥、七官场等24个村。
坂面镇辖有:坂面、下川、蒋坑、吾园、大墘、古迹、仁厚、青坑、山面、正山、京口、芹洋、际头、大坪、华园、肖坂、山岩、永坑、后坑、闽湖等20个村。
新阳镇辖有:新兴,池田、龙益、建新、文山、上井、林尾、高士、中洋、夏阳、坎里、下桥、登山、宝山、溪坂、上地、龙上、南芹、碗厂、葛竹、双鲤、中心、大坋、大建等24个村(居)。
管前镇辖有:管前、东上、南华、真地、东坑、皇山、村尾、林源、鸭墓、西溪口、建设、马坪、后垅、洪村、洪坑、柳塘、绿柳、九曲、双山、浯溪等20个村。
八字桥乡辖有:村头、洪田、洪牌、龙湖、罗岩、黄龙、坑头、后曲、下畲、彭新等10个村。
西城镇辖有:城西,团结、光林、西城新村、解建、联建、上源、七尺、和平、郑庄、新联、玉池、后洋、东村、湆头、山连、麻洋、北宅、秀村、新坑、文峰、凤元、三山等23个村(居)。
尤溪口镇辖有:尤墩1个村。
注:资料来源:《尤溪县志》(1985年版)、《尤溪年鉴》(20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