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登陆 注销 注册 手机版
】 【关闭
尤溪邱氏源流
来源:尤溪姓氏志 | 2010/10/30 | 阅读:

第三十章 邱姓

 

第一节 源流

一、渊源

邱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支:姜姓、曹姓和地名。

第一支源出姜姓。炎帝生于姜水,在今陕西岐山县西,因以水命姓为姜。炎帝裔孙伯夷,号太岳,虞夏之际辅佐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吕,今河南南阳西,侯爵,复赐姓姜,以奉炎帝之祀。吕国历经夏商周三朝,商朝未,其后裔吕尚,也称姜子牙、太公望,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,周初封于营丘,为齐国,是周朝东部的重要诸侯国。营丘先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,后迁临淄西北,为齐国都城。姜太公支庶居于营丘者以丘为氏。其历史至少3000多年。

第二支源自曹姓。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,颛顼后裔祝融氏吴回,吴回之子陆终第五子安,曹姓。西周初,周武王始封曹姓后裔曹挟于邾,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,建立邾国,初为鲁国附庸,春秋时晋爵为子,后迁邹县南,亦称邾娄。春秋时邾大夫丘弱之后有丘氏。

第三支出自地名。其中一支出自春秋时鲁太史左丘明之后,左丘明居左丘,以居地为氏在左丘、丘氏。左丘故地可能在今山东定陶县西,战国时在鲁国的左人和陶丘一带。其二,春秋时陈国有宛丘,在今河南淮阳东,居者以邑为姓。

第四支出自外族改姓。丘姓中融入外族的血液主要发生在西汉以后,最重要的事件有:西汉初东胡族乌丸部为匈奴所灭,余部东奔内蒙古与晋冀辽相接的地区,称乌桓山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,乌桓人有丘姓;东汉末十六国西秦时羌人中有丘姓;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丘敦氏族集体改为丘姓,后来成为河南丘氏的望族;匈奴族丘林氏族改为丘、林、乔三姓,也成为河南丘氏的一部分。这些外族很快与汉族相融,成为中原的丘氏汉族。

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,在清雍正皇帝时,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,而下令把“丘”一律改为“邱”姓。民国初期,清未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,他首先将本人名字写作丘逢甲,闽、粤邱姓族人纷纷响应,改邱为丘,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。

二、入尤与定居

据《闽书》记载:“晋永嘉二年,中原板荡,衣冠始入闽者八族,所谓林、黄、陈、郑、詹、丘、何、胡是也”。即中原丘氏,有一支于西晋末徙居福建。唐初,又有中原丘氏随陈政、陈元光父子入闽。宋代,丘氏称盛于福建,分布相当广泛。

(一)从闽侯入尤定居

台溪乡书京;城关星明、新洋、园溪、城区;中仙乡长门村上云;西城镇玉池村;新阳镇高士、溪口;坂面乡后湖、过溪洋;梅仙镇玉石;西滨镇西芹邱姓。

宋宁宗开禧二年(1206年),丘兆庆只身从福州侯官来到尤溪寻馆。后在尤娶室赵氏,因亲就居于廿五都黑藤坑(福廷坑,今台溪乡上宅村),创基建业于坑头。

十三世邱蔡政(丘兆庆之十三世孙)从坑头迁大田县奇韬文经村,定居后,后裔邱汉宗从大田文经村返迁尤溪新阳高士村。

七世孙邱伯惠后裔君养,从上宅辟基新阳镇溪坂村的溪口,建业立祖,建祠“聚贵堂”。后二十世孙邱法昴迁城关镇新洋村洋中埔头厝。
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九世孙邱海三拒交官府苛捐杂税,致祸牵连全族,百人于坑头遭杀戮。39个兄弟中幸存无几。余下生者连夜外逃于闽清、德化、大田、永泰、南平及尤溪各处。事件平息后有的就地定居,有的陆续返回原地。

明洪武十年(1377年),八世孙邱贵三开支八都小林坑,后裔于1994年因水东(紫阳)电站库区淹没,搬迁水东园溪村。

九世孙邱居材从闽清回尤溪福廷坑坑头后,于元至正十年(1350年)开基城关城隍庙右侧,1945年再迁水南溪尾,上下邱分支城关通驷桥。
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九世孙邱文九从闽清避难迁回尤溪,开基于城关星明村猫龙坑,生三子于明宣德八年(1433年)分家:

长子邱国柱留住闽清。后裔十四世孙邱源耀迁樟湖坂,再迁尤邑西洋之西楼。一支迁古田上鑑,后裔十九世孙邱少松再迁回梅仙玉石村。一支留住闽清。

次子邱国材留住城关星明村,为星明邱氏始祖。至十六世邱积善于明嘉靖三年甲申岁(1524年)奠基星明底厝园立祠“河南堂”。

三子邱国栋于明景泰三年(1452年)开支中仙乡长门村上云自然村,后裔建上云境月里坊大厦(今宗祠)。其后裔廿六世孙邱树榛,于清咸丰元年(1851年)迁城关水南。

九世孙海三之次子邱廿二,避难于廿四都下底窟。后裔十四世孙邱居田于明正德三年(1508年)开支坂面后湖小溪口田水坊。廿世孙邱文随,于明崇祯十三年(1640年)左右开支廿四都坂面乡过溪洋,立祠“福善堂”。

邱海三之三子十世孙邱廿四,靠制陶为生游居各处,后定居于五都布地保(今西城镇玉池村圆口)。

邱海三之四、五子十世孙卅一、卅三,于明洪武十年(1377年)辟基廿五都书山(今台溪乡书京村书坪)。

(二)从福建省建宁县入尤定居

西城镇北宅村卓源;联合乡惠州村。

明万历三年乙亥岁(1575年),25岁的邱信席离开祖居的建宁,客遊尤溪县三都,若干年后转迁城关西门定居。其长孙邱传纶迁基尤溪十二都(联合乡惠州村)、次子邱传祖于明崇祯三年七月(1630年)开基三都卓源(今西城镇北宅村)。

(三)从福建省屏南县代溪镇玉洋村入尤定居

西城镇七尺村。

邱清钟自幼拜师学艺,凭手工艺周游闽疆各地。1964年客居尤溪西城镇七尺村,因亲就居,建基业于该村。

(四)从江西省南城县城西门入尤定居

新阳镇双里村、管前皇山村。

开基祖邱政辉清末南城县银行行长,其子邱禄如于1933年间在建宁府开钱庄,1935年夫妻俩接受卢兴邦部队聘请到尤溪双里公馆峡任军医,与卢部来往密切,并于当地建房定居。其长子邱其光在大田县梅山开药店病故,其妻带子改嫁,长子定居于管前乡皇山村;次子邱端芳定居新阳镇双里村。

三、迁移

台溪乡福廷坑坑头邱姓迁移。

九世孙文元之子卅四开基永泰。

十三世孙邱蔡政开基大田文经,后裔开支龙床和尤溪高士。

十世孙邱海三之长子邱廿,开基大田长町(大田县奇韬镇桃东村)。

十世孙邱海三之六子邱卅六开基德化永梧村和邱村安村。

十五世孙邱大庆、邱大寿开基闽清三发。

十五世孙邱大生开基延平东门兜。

 

第二节 分布

截止2013年底,全县邱姓人口4255人,占全县总人口0.8%,姓氏人口排序位于全县第30位。其中:

城关镇1853人,分布在城区、星明、新洋、水东、埔头等村。

台溪乡866人,分布在书京村。

西城镇337人,分布在北宅、玉池村。

坂面乡259人,分布在下川、后湖、过溪洋等村。

梅仙镇223人,分布在玉石村。

中仙乡182人,分布在长门村上云自然村。

西滨镇121人,分布在西芹。

新阳镇308人,分布在溪坂、高士、双里等村。

联合乡29人,分布在惠州。

管前镇17人,分布在皇山村。

其他乡、镇散居60人。

 

第三节 谱牒

《卓源邱氏族谱》大清咸丰辛亥元年(1851年)由国治手録。该族谱续接大清嘉庆三年(1798年)由郑天申编修的《卓源邱氏族谱》。

《丘氏兆庆公族谱》20012003年由邱盛果等主持编修,主编邱盛祥,副主编邱光泽。该族谱收录了尤溪、大田、德化、南平、顺昌等地的兆庆后裔。

《中华丘氏大宗谱·福建尤溪分谱》编修时间2006年,由邱盛果等主持编修,主编邱盛祥,副主编邱光泽、邱宗淇、邱在汤等。该族谱收录了尤溪境内所有邱氏和大田、德化、南平、顺昌等地的兆庆后裔。内容分编首篇、世传篇、文翰篇、人物篇、附录篇等约128万字。

《星明邱氏族谱》总谱由于“文革”期间存于县博物馆遭火烧失传,仅存有各房的房谱。

《台溪书山邱氏族谱》清乾隆十四年(1849年),由书山九世邱仕庆之姪邱至钲第一次纂修,内容有旧谱文、源流、谱序、世系图、履历等。第二次于清光绪元年(1875年),由十三世孙邱荣华、荣凡、荣荐重修。第三次于民国18年(1929年),由十六世孙邱光镜重修。第四次于1980年,由十七世孙邱宗藩重修。2002年由十八世孙邱光泽重修合并到《丘氏兆庆公族谱》。

《北宅邱氏族谱》于2004年由邱在汤、灿满、荣武等组织修著,约24万字。

 

第四节 文物

一、祠庙

城关镇星明村邱氏宗祠“河南堂”,十六世孙积善奠基,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甲申岁(1524),坐落于星明村底处园,总面积约300多平方米,旗形。堂坐甲兼寅,向庚兼申,水出辛,来水丙,丙寅分金。背左巽方有一“文秀峰”,海拔852米,乃本祠之命脉。1945年翻建,2002年修缮。

台溪书山邱氏祖祠,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由邱福伍主持修建,坐落村北,取名“时思堂”。

梅仙玉石村邱氏宗祠,于1987年由邱士燕为首复盖,取名“福德堂”。

西城北宅邱氏祖祠,坐落于卓源自然村,占地约380平方米。

西洋邱氏祠堂。

高士邱氏祠堂。

中仙上云邱氏祖祠,有一祖祠、二祖祠两座祠堂,坐落在后厝之境月里坊大厦。

二、墓葬

入尤始祖丘兆庆,柩葬念伍都黑藤坑头前坪盂,妣赵氏大娘使,柩葬念伍都黑藤坑柴寮塆。

入尤三世祖丘世华,葬八都坑底下塆(城关镇星明村)。

城关镇星明村邱氏始祖丘国材,葬七都大蒋坑,土名上处前弯金钗插壁形。妣施氏,葬念伍都大林前仙人大座形。

台溪乡书山始祖丘福伍,安葬前寮厝前,坐癸向丁。始妣吴氏大娘,安葬墓前田后壁,坐辛兼酉。

西城镇北宅村邱(丘)氏奠基祖于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825日葬于尤溪西城镇土名柿树墘田头右边,占地约60平方米。

三、文物

书京土堡群

20121217日被住建部、文化部、财政部建村[2012]189号文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2013128日,书京土堡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
第五节 人物

丘世华,元朝元科年进士,广东潮州府经历。

丘涧,明代尤溪城关人,(14061420)贡生。

丘正谟,字盂嘉,明代中仙上云人,郑国圣驾下大将军。

丘中桂,明代中仙上云人,举人。

丘三捷,清代尤溪城关人,举人,清顺治十四年吴孟榜任宿州知县。

邱景福,清代台溪书山人,广东潮州知府。

邱淮,清代尤溪城关升平坊,(1765)岁贡。

邱复,清代尤溪城关人,举人,清嘉庆十四年(1809年)恩科岁贡,钦赐翰林院检讨。

邱都,又名世𨥎,清代尤溪城关人,清同治十年(1868年)岁贡,曾任福建延平府(即南平)知府。

邱毅,清代尤溪城关昼锦坊,清嘉庆十四年(1809)捐从九品职员。

邱行熇,清代尤溪城关通驷坊,清嘉庆廿三年(1818)捐从九品职员。

邱奕增,清代尤溪城关登云坊,清嘉庆廿四年(1819)捐从九品职员。

邱坤,清代尤溪城关人,(18621874)例贡,由附生捐。

邱鳌,清代尤溪城关昼锦坊,清咸丰十一年(1861)拔贡,江南太仓州州判,升同知。

邱世銂,清代尤溪城关登云坊,清光绪五年(1889)恩贡。

邱荣荐,清代台溪书山人,例贡生。

邱荣华,清代台溪书山人,例贡生。

邱文炵,清代台溪书山人,例贡生。

邱隆清(19251947年)尤溪县西滨镇西芹人,烈士。闽西北游击队事务长,1947年在南平、尤溪交界处被敌杀害。

 

中华丘(邱)宗亲联谊总会福建尤溪分会:

2002年成立,至今已换届四次,曾任和现任的名誉会长:邱双炯、盛果(第一届会长)、春晖、元拔、祥仕;会长:邱盛强;副会长:邱盛斌、盛樑、宗活、宗填、祥兴、振奋、建炫、振科、振川、在汤、是祥、兴康、风椿。

 

尤溪县姓氏源流研究会邱氏委员会:

名誉会长:邱盛果、仁桔、宗浩、萱创;顾问:邱光锴、光泽、大荣、宗育、宗恩、宗淇、华务、成国、定地、隆珠、大兴、盛祥、华单、大明;会长:邱盛强;副会长:邱盛斌、盛樑、华高、宗活、宗填、盛备、景孝、亨河、朝道、荣桢、宗经、仁钞、定传、昌本、华武、光辉、盛毅、宗钩、宗谋、宗顺、道盛、盛洲、华思、荣教、宗举、得煊、其兴、秀春、傅少莲。

 

 

 

一、渊源

请参阅“丘(邱)氏源流”

 

 

邱姓属多源姓。1、出自姜姓,为姜太公的后裔。西周初年,太师吕尚(姜姓,吕氏,名望)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,被封于齐,建齐国,都营丘(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县北),号称齐太公,俗称姜太公。其子孙中有以地为氏的,称为丘氏。史称丘姓正宗。2、出于姒姓。夏帝少康时,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(今河南省柘城县北,一说在山东枣庄附近),至周灵王时,为吕国所灭,其子孙去邑为曾氏,其后两支中就有以丘为氏。此为曾、丘联宗说。3、出自姒姓,以地为氏。春秋时,陈国(开国君主是胡公满)有宛丘,邾国(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,曹姓)有弱丘,居者皆以丘为氏。4、出自他族改姓。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。南北朝时,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、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。

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,在清雍正皇帝时,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,而下令把“丘”一律改为“邱”姓。民国初期,清末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,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,闽、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,改邱为丘,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。

二、入尤与定居

请参阅“尤溪邱氏开基祖及后裔聚居地

据《闽书》记载:“永嘉二年,中原板荡,衣冠始入闽者八族,所谓林、黄、陈、郑、詹、丘、何、胡是也。”即中原丘氏,有一支于西晋末徙居福建。唐初,又有中原丘氏随陈政、陈元光父子入闽。宋代,丘氏称盛于福建,分布相当广泛。

(一)从闽侯入尤定居

台溪乡上宅、坑头、书京,城关镇星明、园溪、城区、大濑坂,新阳镇高士、溪口,坂面乡后湖、过溪洋,梅仙镇玉石,西城镇北宅,西滨镇西芹,联合惠州村邱姓

宋宁宗开禧二年(1206年),邱兆庆只身从福州侯官来到尤溪寻馆。后在尤娶室赵氏,因亲就居于廿五都黑藤坑(福廷坑,今台溪乡上宅村),创基建业于坑头。

二世邱太政(邱兆庆之子)从坑头迁大田县奇韬文经村。定居后,后裔邱宗汉从大田文经村返迁尤溪新阳高士村。邱宗瑞亦从坑头迁高士村的布孟。

七世孙邱伯惠,弃农经商,从上宅辟基新阳镇溪坂村的溪口,建业立祖,建祠“聚贵堂”。后十五世孙邱君养后裔,迁城关新洋村洋中埔头厝。
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九世孙邱海山拒交官府苛捐杂税,致祸牵连全族,百人于坑头遭杀戳。39个兄弟中幸存无几。余下生者连夜外逃于闽清、德化、大田、永泰、南平及尤溪各处。事平后有的就地定居,有的陆续回原地。

明洪武十年(1377年),八世孙邱贵三开支八都小林坑,后裔于1995年搬迁园溪。

九世孙邱居材从闽清回尤溪福廷坑坑头后,开基于城关通驷桥。后裔于明崇祯三年(1630年)开支西城镇北宅定居。
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九世孙邱文九从闽清避难迁回尤溪,开基于城关星明村。生三子于明宣德八年(1433年)分家:

长子邱国柱留住闽清。后裔十四世孙邱源耀迁樟湖坂,再迁尤邑西洋之西楼。一支迁古田上鑑,后裔十九世孙邱少松再迁回梅仙玉石村。一支留住闽清。

次子邱国栋于明景泰三年(1452年)开支中仙乡长门村上云。其后裔十六世孙邱树榛,于清咸丰元年(1851年)迁移城关水南。

三子邱国材留住城关星明村,为星明邱氏始祖。

九世孙邱文元之次子邱廿二,避难于廿四都下底窟。后裔十四世孙邱居田于明正德三年(1508年)开支坂面后湖小溪口田水坊。廿世孙邱文随,于明崇祯十四年(1640年)左右开支廿四都坂面乡过溪洋,立祠“福善堂”。

邱文元之三子十世孙邱廿四,靠制陶为生游居各处,后定居于五都布地保(今西城玉池村圆口)。后裔迁移联合乡惠州村。

邱文元之四、五子十世孙邱卅一、卅三,于明洪武十年(1377年)辟基廿五都书山(今台溪乡书京村书坪)。后裔迁城关大濑坂。

三、迁移

台溪乡福廷坑坑头、书京村邱姓迁移

十三世孙邱蔡政开基大田龙床。

十世孙邱文元长子邱廿,开基大田长町(奇韬)。

十世孙邱文元六子邱卅六开基德化永梧村。

十五世孙邱大庆、邱大寿开基闽清三发。

十五世孙邱大生开基延平东门兜。

四、分布

全县邱姓3380人,占全县总人口0.8%,姓氏人口排序位于全县第30位。其中:

台溪乡711人,分布在王宅、福廷坑、书京。

西城镇309人,分布在北宅、玉池。

坂面乡207人,分布在下川、后湖、过溪洋等村。

梅仙镇154人,分布在玉石。

中仙乡128人,分布在文井村上云自然村。

西滨镇、尤溪口镇81人,分布在西芹。

新阳镇33人,分布在溪坂、高士、双里等村。

联合乡29人,分布在惠州。

溪尾乡25人,散居。

管前镇17人,分布在皇山。

洋中镇17人,散居。

八字桥乡4人,散居。

汤川乡4人,散居。

城关镇1661人,分布在星明、新洋、水东、埔头等村和城关。

 

分享到: 微信朋友圈 更多
关闭
建议使用 1024×768分辨率,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  闽ICP备10207046号
Copyright© 2010 - 2015 尤溪县姓氏源流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福建省尤溪县建设西街27号二楼 电话:13860597696 QQ:342432689